学习、分享、快乐
当前位置 >> 68楼学习网学习教育试卷中心语文试卷初二语文试卷26.《岳阳楼记》同步练习

26.《岳阳楼记》同步练习

[11-09]   来源:http://www.68lou.com  初二语文试卷   阅读:546

26.《岳阳楼记》同步练习,本站还有更多关于初二语文试卷,初二语文试卷大全的文章。
正文:

★。

本站永久域名:

【同步达纲练习】

1.解释下列加线的词。

守巴陵郡( )②越明年( ) ③增其旧( )④属予

以记之( ) ⑤国怀乡( )⑥亦忧( ),退亦忧( )

2.与“登斯楼也,则有去国怀乡……”中“则”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( )

A.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。

B.然则北通巫峡。

C.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。

D.人则无法家拂士。

3.“记”是一种 ;本文以“记”为名,借题发挥,表达了作者“ ”的旷达胸襟和“ ”的政治抱负,也表示了对滕子京的 之意。

4.阅读下面语段,然后做题。

嗟夫!予尝求古仁人之心,或异二者之为,何哉?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;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;处江湖之远,则忧其君。是进亦忧,退亦忧。然则何时而乐耶?其必曰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乎。噫!微斯人,吾谁与归?

①对文段中的三个问句分析正确的项是(多项选择)( )

A.第一个是先用比较方式设问,以阐明“古仁之心”的内涵,由此突出“忧”

B.第二个是承“忧”而来的设问,引出“乐”,旨在阐明应具备正确的忧乐观。

C.第三个是反问,表达了对好友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。

D.三个问句逐层推进,前两句是围绕第三问进行的,第三问是全文的核心。

②此段主要的表达方式是( )

A.叙事 B.写景 C.抒情 D.议论

5.“薄暮冥冥,虎啸猿啼”,描写的是洞庭湖的实景还是虚景?产生这种声像、景象可能是由洞庭湖的何物引起的?这样描写的作用何在?

6.如何评价作者的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这句话所表达的

思想感情?

【创新能力训练】

嗟夫!予尝求古仁人之心,或异二者之为,何哉?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;居

庙堂之高则忧其民;处江湖之远,则忧其君。是进亦忧,退亦忧。然则何时而乐耶?其必曰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乎。噫!微斯人,吾谁与归?

1.解释下列词语:

①或 ②以

2.对‘“予尝求古仁人之心”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( )

A.我尝试着了解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情。

B.我经常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。

C.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。

D.我曾经寻求古代仁人志士们的心情。

3.“先天下之忧而忧”一句读法正确的一项是( )

A.先天下之/忧/而忧 B.先天下/之/忧而忧

C.先天下/之忧/而忧 D.先/天下之忧/而忧

4.“噫!微斯人,吾谁与归?”译句正确的一项是( )

A.啊!没有这种人,我同谁一起回去呢?

B.唉!不是这种人,我同谁一道呢?

C.唉!没有这种人,我同谁一道呢?

D.哦!不是这种人,我同谁一起回去呢?

5.这段文字可以分为几个层次?在文中用“‖”隔开,并简述每层大意。

6.对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( )

A.不因环境(好坏)而喜,也不因自己(得失)而悲。

B.不因环境好就高兴,也不因个人得失而悲伤。

C.不因外物(好坏)和个人(得失)而或喜或悲。

【学科渗透训练】

载舟覆舟

[甲]马骇舆,则君子不安与舆;庶人骇政,则君子不安位。马骇舆,则莫若静之;庶人骇政,则莫若惠之。选贤良,举驾敬,兴孝悌,收孤寡,补贫穷,如是,则庶人安政矣。庶人安政,然后君子安位,传曰:“君者,舟也;庶人者,水也。水则载舟,水则覆舟。”此之谓也。

[乙]唐太宗曰:“太子者,有道则人推而为主。无道则人弃而不用,诚可畏也。”魏征对曰:“自古失国之主,皆为安居忘危,处治记乱,所以不能长久。今陛下富有四海,内外清晏,能留心治道,常临深思薄,国家历数,自然灵长。臣又闻古道曰:‘君,舟也,人,水也。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。’陛下以为可,诚如圣旨。”

本文(一)段节选自《荀子·王制》,(二)段节选自《贞观政要·政体》。两文段都以从水从民的巨大力量告诫君主谨慎对待民众。

1.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,不正确的一项是( )

A.莫如静之 静:使……静。

B.兴孝悌 兴:提倡。

C.临深履薄 深薄:深浅、厚薄。

D.诚如圣旨 旨:意思、意图。

2.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,判断正确的一组是( )

则莫若惠之。 能留心治道。

水则载舟。 臣又闻古道曰。

A.两个“则”字相同,两个“道”字不同。

B.两个“则”字相同,两个“道”字也相同。

C.两个“则”字不同,两个“道”字也不同。

D.两个“则”字不同,两个“道”字相同。

以下3——5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:

3.马骇舆,则君子不安与舆。( )

A.马怕车,所以君子就不能安心地坐在车上。

B.马怕车,君子就不能安稳地坐在车上。

C.拉车的马受惊了,所以君子不安心坐车。

D.拉车的马受惊了,君子就不能安稳地坐在车上。

4.天子者,有道则人推而为主。( )

A.做天子的,有道德准则,百姓就推举他做人主。

B.做天子的,如果施行仁政,百姓就拥戴他做人主。

C.做天子的,有道行就能受人推举而做人主。

D.做天子的,如果施行仁政,百姓就推举他做人主。

5.国家历数,自数灵长。( )

A.国家命运,自然会长久。

B.李氏王朝继承人,会次第传下去。

C.国家经历不止一个,像自然界那样绵延长久。

D.李氏王朝历代的气数,自然会长久。

6.两段文字的内容看似相同,其实是从不同侧重点写的,判断正确的一项是( )

A.《荀》文从庶人骇政安政角度;《贞》文从天子有道无道角度。

B.《荀》文从施惠安政角度,《贞》文从居安思危角度。

C.《荀》文从比喻人手,展开对“安”议论;《贞》文从事实人手,展开对“畏”的探讨。

D.《荀》文从现实角度;《贞》文从历史角度。

7.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( )

A.两段都以水比喻人民的力量,告诫君主谨慎对待民众。

B.两段都从民本思想出发,意识到人民的巨大力量。

C.《荀》文的“载”、“覆”观,意在收买民心,施惠于民;《贞》文的“载”、“覆”

观,意在防范人民,居安思危。

参考答案:

【同步达纲练习】

1①贬官,降职②第二年③规模④写文章⑤离开⑥在朝廷做官,处江湖之远。

2.A 3.文体不以物真.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功勉和规箴4.①ACD②D5.①虚景②阴风怒号③用声音来突出“悲” 6.可以从作者博大的胸怀、崇高的思想境界等方面来评价。

【创新能力训练】

1.①或许、也许②因为2.C 3.D 4.C5……退亦忧‖……乎。‖……吾谁与归?第一层:说明“古仁人之心”的内涵;第二层,表达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政治抱负;第三层,表达坚定的志向和对友人的勉励。(亦可分为两层,把上述二、三层会为二层)6.C

【学科渗透训练】

1.D 2.C 3.C 4.B 5.D 6.A 7.B



如果觉得26.《岳阳楼记》同步练习不错,可以推荐给好友哦。

Tag:岳阳楼记   初二语文试卷初二语文试卷大全试卷中心 - 语文试卷 - 初二语文试卷
相关文章